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2018年10月16日 18:48

时尚

欧珠拉姆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使高中历史教学有了新的生机,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有了较大的改变。而有效性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如何实施有效性教学,就成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和热点问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 ; 课程 ;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96-02

隨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基础教育工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甚至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新气象。其中,有效性教学就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新的教学观念,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是以追求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性为目标,与无效性相对。因此,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性教学就是高中历史科目的一种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试图探究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性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确保历史课堂的有效甚至高效。

一、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社会科学,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每一个人全面发展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师也在积极的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但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还是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呢?这是几乎所有历史教师遇到的比较尴尬的问题,本人认为当代依然处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探索和研究阶段,一些配套改革还没有完全跟上教育目标,如我们的高考体制的改革还需进一步完善等。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交融、思想交流、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执行者、参与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受导者、思考者、参与者,要想让学生爱上历史课,主动学习历史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键是教师要秉承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正确运用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切实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有效性教学是指在有效的时间内,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其目的主要是实现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竞交流争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努力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育教学水平。本文针对如何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探讨,主要着眼于在新课程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各个环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分析和探究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以改善和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进而提高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我们的学生不仅真正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更提升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在社会上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避免高中历史教学再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避免我们的教育教学在培养人才上丧失先机。

二、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课堂教学容量与课时安排有限的矛盾。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后,一个主要的思想是把教材变成读本,使学生自学,主动探究,并能从中认识和思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来源并不光靠课本的,它的范围很广,使教师的教学在此基础在可进一步深入和拓展,从中游刃有余地展开教学。基于这一理念,课程伸缩余地增加了,这就是教学容量自然增加与每个学习单元的课时有限时间产生矛盾。如何解决上述矛盾呢? 本人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观点想跟各位老师探讨。

其一,高中历史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是首要前提。教师如果对课程标准吃不透,把握不准的缘故,教师很难在知识的外延上、内涵上控制教学过程;其二,教材挖掘的空间非常大,教学参考素材来源广泛而庞杂,在处理这些材料时取舍不当,也会导致上述矛盾的加剧;其三,在教学过程中,接受新理念,却不能创新教学方法,教学依然停留在旧模式上,甚至还依然坚信教师给学生多讲,学生就一定多获,把学习的主体和主动者的地位完全忽视了,相反,也有出现“变相主动者”,即学生的活动充斥教学全过程,把它作为“新”之所在,造成收不住课堂,未完成教学内容,且拖延了时间。其四,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和应变能力没有跟上新型课堂要求,没有能力应急处理生成性问题,导致课堂中纠缠过远,课程重心转移,教学时间紧张,最后不得不匆忙结束课堂。因此,新课改背景下,需要我们高中历史教师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认真领会和贯彻新课程理念,钻研新课程内涵,探究教材主流,抓准教学思路。这样才能灵活控制教材应用中的调整及整合,补充及删减,课时安排对我们限制的影响就会减少。

2.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必修1》政治史、《必修2》经济史、《必修3》思想文化史等)的模块式编写方法,一方面同一类知识过于集中而造成教学内容的单调性;另一方面,如出一辙的结构模式,虽然能帮助学生较完整认识一个历史主体性问题,但学生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学生大脑疲劳的现象,进而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在青春期阶段,还不能够很理智地控制自己的学习情绪,不能很成熟地处理自己的学习问题,专题性的课程结构必然造成专业化知识的深入,形成教师讲浅了不透彻,教师讲深了不理解的局面。事实上,我们的很多学生不愿花时间学习这些知识,不愿费精力深入钻研,这样必然会给我们的教学面临极大的问题,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困惑,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鉴于这个问题是由于教材编写所决定的,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排除这一问题。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如下方法:其一,解决好每个单元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二,确认好单元和新问题;其三,突出重点性和代表性的知识教学,可以运用以点带面的施教手段,逐步训练学生的迁移性思维,提倡课内课外学习内容的贯通;其四,让学生在历史课堂内充分感受到自己始终是教学的主体和中心,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开展疑问预测、主动探究、分组讨论、发表观点等的机会,让学生在行动上、思想上真正意义上动起来,这样才能改善和提高高中历史课程的有效性教学。

3.受新课程教材学习及评价方式的限制,学生学习过程非常紧张,使平时的教学和学习效力常常失衡。以每周2课时,每学期正常教学时间为19周左右,每个单元学习要求大概在36个课时完成,新课程教学评价规律决定,每学期进行一个单元的检测。高中二年级的一个学期内,既要进行必修3的单元学习和测试,同时又要准备必修1、2、3三册教材的复习和学业水平考试,每个学期的实际授课周次的限制,即便是给学生复习了必修1、2、3的知识,也必然会给正常的必修3的教学带来極大的不便(赶课现象、占用音体美的课程、课外补课),从而会导师整个教学过程失衡,教学环节失衡,教学效果失效,且会使教师和学生极为被动和疲惫不堪,显然这种结果完全与新课改理念相违背。

4.高中历史课程的知识内容加深了,难度加大了,历史学科“包罗万象”的特点,决定了在一些知识专业性方面更加深入了。例如: 必修1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中,涉及到哲学上的智者学派、逻辑学、形而上学、伦理学、国家政体等相关知识;在比如说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涉及到服装、饮食、生活习俗、交通、现代通讯工具和大众传媒等相关知识。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历史课程要求历史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素养,才能使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吃透这类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因而,教学深度的把握和正确传输历史知识对历史教师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教学时效很显然受到较大的影响。教师能够解决的问题是,与相关课程的其他老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多进行交流,多领会其它专业知识在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意义;同时,可以利用和借助学生已储备的其它学科知识推动历史课程教学;历史教师也要善于自我充电,主动获取相关知识,例如:高中政治教材选修3中的《国家政体》这一单元知识,就可以对我们历史教学的必修1第三单元的学习起到非常好的辅助作用。

三、高中历史课程中解决有效性教学的对策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实现有效课堂,首先就要解决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要转变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只有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才有可能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其次,以注重能力培养的观念来取代传统的注重知识的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重点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历史教师要更加重视和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能力才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关键和核心。再次,创设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师生教学合作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是主动的思考者,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探究的课题,自己寻找探究的团队,通过他们自己搜集资料,自己不断探究和观察,最后达成团队共识,分享探究结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结构设计进行合理规划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成效与教学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好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去教育引导学生的教学设计。其一是教学目标清晰。从高中历史教育使命看,课前一定要做好精心的设计。一个好的历史教学设计,一定要有具体明确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即本节课要讲什么,学生要掌握些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难点,要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哪方面能力等,从而达到点讲透、能提升的教学效果。其二是精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围绕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来进行筛选,一定要有主次之分,对重要的历史要点要着重教学和把握,还可适当选择一些教科书之外的具有示范性的知识点加以延伸和拓展,不仅让学生学的充实,学习的快乐,而且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其三是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使教学过程及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形成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使教师教的内容能被学生所接收、消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教学的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内有效的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全面开发课程资源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具有浓厚的好奇心,在探索世界的同时逐渐也走向成熟。而历史学科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在某种意义上说,历史课程的发展就是人类探索和总结经验的过程,历史学科能够逐渐将学生的好奇心理转变成对教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大胆的预设历史情境,不断探究,可以得出很多结论。 地理学科还具有一定的边缘性,它所涉及的领域是非常多元化的,和高中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地理等课程的教学也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教师既能够结合历史素材来向为其他学科提供背景,也能够利用其它课程的知识来解说某些历史现象。例如: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习牛顿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光电量子论等相关知识的时候,就跟高中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的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的内容联系起来,一同讲解和拓展,进而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近代以来世界科技的发展历程。

总之,实施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性教学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所有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探索符合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历史课程有效性教学的探究,确保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9

[2]邓永海.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教研版),2010(5):49

[3]武艺.高中历史教学问题与对策探析[J].山西: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7):81

[4]尹林.浅析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山东:读写算,2012(52):63

[5]李桂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2(3)

[6]李炳芹.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10)

1.生活周刊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生活周刊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生活周刊",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生活周刊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生活周刊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