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生活的科学活动探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2018年10月13日 03:25

财经

周莉娟

摘 要:对幼儿们来说,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实践场所和教学内容来源。因此,只有为他们创造并提供健康且丰富的生活化科学教育活动环境,才能够切实满足幼儿的全面发展需求,并对幼儿的身心培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生活化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教育的意义,并就如何具体落实幼儿生活的科学活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生活化;幼儿教育;科学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3.3

引言

幼儿教育是孩子们除了家庭以外接受到的另一大重要的教育教学影响来源。在幼儿时期帮助孩子们树立科学意识和学习意识,对孩子们的成长学习非常必要。此外,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较为有限,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感知能力也较为薄弱,因而基本都是凭借表象认知和直观感受来学习的。因此,开展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就成为当下现代幼儿科学教育的一大改革方向。

一、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活动对于幼儿教育的意义

生活化科学教育活动中的“生活”是什么意思?即使是成年幼儿老师被问到这个问题,也很难迅速回答出来。其实答案很简单,每个人的一切日常活动都是在生活中发生的,“生活”就是人类活动的载体。就幼儿教育而言,生活自然也是可以利用和发扬的重要载体。或者应该这样说,幼儿的教育活动应当是生活化的。当幼儿教育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形式化、脱轨化、成人化等特征时,强调并回归“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就有了特别的内涵意义。

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具体到幼儿日常教育生活中,就体现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科学教育活动。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都是时刻被科学教育活动所围绕的。针对幼儿的科学教育并不代表必须在中规中矩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而可以将其逐渐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发挥出潜移默化的科学教育作用。这也是一种与孩子们取向爱好相适应的,“寓教于乐”式的科学教育活动。

幼儿阶段的科学教育中,生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比日常教学活动还要更加重要。在生活中渗透并完成科学教育,必须对幼儿的日常生活予以高度重视。简单说,就是将以往针对教学活动的教学热情转移到对孩子们日常生活的全面关怀,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学习并掌握科学知识。这种细化的基础教育活动,对幼儿的成长发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必备基础。

二、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活动具体实践途径

1.内容选择“生活化”

科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予以人们一定的启发。因此,在进行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时,老师必须坚持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作为科学教育的基础和来源。幼儿时期的思维思想是比较具体形象的,因而在开展针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时,幼儿教师就需要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可用的科学教育内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一定的扩展和延伸。简而言之,要将生活元素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基石。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孩子们容易理解而且比较熟悉的,孩子们的接受度也较高。诸如日出日落、四季变化、风霜雨雪,都是孩子们很熟悉也有一定个人感知的客观事物,这些元素就是很好的科学教育来源内容。

2.活动导入“生活化”

有效的教学导入时确保教学效果的一大重要环节。具体到幼儿的科学教育之中,教学活动的有效导入也就显得很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那些活动导入环节很有趣、很生动的科学教育教育活动,往往其实际收效也比较理想。在迅速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同时,点燃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也会使教学内容的导入和输出变得更为顺畅。为了便于孩子们理解,老师也可以从幼儿生活中搜寻与所学知识相吻合的“切入点”,将二者有机结合,营造出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此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并完成科学教育活动的导入环节。例如讲解成长的相关内容时,引导孩子发现自己长高了就是一种更生活化的导入方式。做好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导入环节,才能给幼儿的科学教育打好过渡基础。

3.过程组织“生活化”

虽然以往也曾强调过幼儿阶段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很多学校和老师也确实增设了科学教育课程。但是以往的幼儿科学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这些孩子们。如果老师仍然沿用那种要求反复观察、独自讲解分析的教学方式,孩子们还是不能获得应有的知识累积体验。除此之外,孩子们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自由自在的,如果非要给他们施加一定的束缚,必然会导致他们内心产生不满,严重的甚至会不愿意配合老师的要求,或者故意和老师“对着干”。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改革也必须对教学过程的组织规划进行必要的“生活化”改造。老师要始终以“贴近幼儿生活”为基本原则,以增加孩子们的个人感知体验为关键目标,逐渐优化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组织形式。

4.活动时间“生活化”

上文说过,生活是教育活动的载体和教学内容的来源。因而在进行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时,老师不仅不要注意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导入方式和过程組织,还须要注重活动时间场所的生活化转变。针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不应是具体到每周几节课、每课在哪上的,而是应该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并且无时无刻不存在的。老师既要帮助他们获得所需的内化科学知识、累积必要的个人学习体验,而且要激发并培育这些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方法,以此引导他们成为科学教学的主体,并自觉地投入其中。当孩子们提出疑问时,不可因感觉简单或认为没必要就不予以重视,老师应从中发掘有科学教育作用的方面,并提供一定的条件和机会让孩子们去自己探索和尝试解决,这才是科学教育活动的正确方式。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幼儿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应当尽可能发掘并使用幼儿生活和教学活动之间的内在关联,让孩子们意识到科学是来自日常生活的,以此提升他们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度和配合度,这种与年龄特征相符且富含生活气息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才是孩子们所接受并能够理解的有效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陈芝. 基于幼儿生活的科学活动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08)

[2]王艳.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 2009(11)

[3]胡朵华. 科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和幼儿的自主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4)endprint

1.生活周刊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生活周刊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生活周刊",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生活周刊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生活周刊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