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微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2018年10月16日 05:31

财经

李伟

【摘要】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人们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就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就会遭到失败。语文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备课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预先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充分准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探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87-01

一、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

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如王崧舟老师教学的《枫桥夜泊》一课,从王老师的导入了解到,他对这首诗的诗意、诗境,对张继所处的时代、处境以及对同类诗的钻研和研读,从现代诗歌往前推到清、明、宋、唐历代诗人借对钟声所表现出的诗境的描写,把上下几千年的同类诗歌逐一出示,阅读、体会、对比研读,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质疑欲望。从而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导课效果。这一环节的设计看得出教者在课前解读文本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倾注了大量心血的,收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加以科学合理的搭配,巧妙灵活的运用,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也给课堂增添更绚烂的色彩。

然后初读诗歌,在自读、齐读、熟读的基础上,教师范读、师生接读、配乐诵读,更是把诗歌戚戚意境,诗人的思乡愁绪,浓重的诗韵,真真切切的抒发出来,可谓余音未绝,绕梁三日。这不能不赞叹教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文化内涵,没有教者对古诗深入的研读、理解,就不可能有这样朗读效果。

接下来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诗眼----“愁眠”,即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反复读、仔细品、用心悟,体味诗歌带给我们的凄凉、寂静、戚戚等感受。在这样一个凄凉、戚戚、寂静的夜晚张继却不眠、难眠、无眠、未眠,因为愁眠他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描写的事物,看到了月落、江枫、渔火;听到了乌啼、钟声;感觉到了霜满天。教者随机依次板书“月落、江枫、渔火、乌啼、钟声、霜满天”,这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围绕着诗人的“愁眠”,用诗人的话就是“江枫渔火对愁眠”,搬出“对”字,整首诗完整的呈现出来。再通过逆向思维,月落下去了,看不见了,擦去“月落”,虽是“霜满天”,但诗人看不到“江枫渔火”,此时感觉到的只有冷,天地间以没有什么相对了,只有“愁眠”的“钟声”。黑板上只留下“诗眼”“诗魂”——“愁眠”和“钟声”。板书简洁明了、主题突出。教者巧妙引导,层层剥笋,理解诗眼,感悟诗魂。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来体味诗人张继此时的心情、心境,既领略了词句的丰富,诗句的深邃,又感受诗歌语言之魅力、意境之深远。

二、合理有效的取舍教材

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明确学什么,不学什么;教什么,不教什么。预估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在谈感受时已知、已懂、已有所感悟的,自学已会的就没必要浪费时间再讲再问了。任何一篇文本,都不可能全教全学,尤其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更是如此,教师在一两节课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句句都教,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什么也学不会。要使教学有效,高效,必须在教材的取舍、课堂讲练上下功夫。选取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疑惑点,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能力的培养点、素质的发展点等进行教学,是教学有效高效的前提。要先做减法,再做加法。做减法从精选教学内容做起。

许多课文内容学生自己完全能够读懂,不泛泛而教,面面俱到,浪费宝贵的时间,而是立足学生的现实水平,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将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的“内核”。这些“内核”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语段、一个情感点,它们在文中往往居于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处。将它们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着力点,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深入研读,使这些切入点成了学生学习的创新点、发展点。

如王崧舟老师教学《一夜的工作》为例。面对这篇距离学生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都十分遥远的课文,王老师没有从头到尾一段一段地分析,而是别出心裁地抓住作者在文末抒情式的议论“他是多么劳苦,多么俭朴”这一关键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感受语言文字中蕴藏的巨大情感张力。激情导入后,他引导学生反复默读,对比阅读,大胆猜想,激情诵读,将周总理生活的“极其简朴”与工作的“极其辛劳”之间的巨大反差凸显出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激发了学生对总理的无比崇敬之情。然后,引领学生走进总理的内心世界,通过想像写作,深化体验总理在这极其“简朴”与“辛劳”中饱含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感情,强化学生对总理的崇敬之情,让学生在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感染。如此使用教材,确实起到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令人拍案叫绝。

三、选择有效的教学设计

创新高效的教学设计應该是切合学生实际,结构丰富多变、方法灵活多样的。教无定法,因文而异。不同年段、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类型、其目标要求、课文特点、学生水平等各有不同,要抓住重点、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既要求实、从简,又要改革、创新。

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要备学生。备学生的前提就是以人为本、充分地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更要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摸清了学生的知识储量、认知水平、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以及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已知程度,教学才有依据,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也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学情,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深度与广度,讲解才能讲到点子上,解到关节处,才能有效地克服“学生熟知的我们还喋喋不休,学生难解的我们却不了了之”的倾向。

四、总结

有效课堂,得先从有效备课说起。没有有效的备课,何来有效的课堂呢?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必须从“有效备课”开始,在备课时,要“与课标对话”、“与教材对话”、“与课程资源对话”、“与学生对话”、“与教师自己对话”、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坚持不懈,一定会探索出“有效备课”的新路,进而实现高效课堂。endprint

1.生活周刊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生活周刊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生活周刊",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生活周刊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生活周刊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