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生活化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2018年10月14日 23:35

生活

朱军

【摘要】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我们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构建了以生活为载体的美术教学操作模式。该模式的构建是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以儿童生活经验为依托,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在交流互动、实践探究中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创作兴趣,提高观察、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自主意识和学习习惯,而为提高学生全面的美术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美化生活;观察;感受;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187-01

构建以生活为载体的美术教学操作模式,是以儿童生活经验为依托,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在交流互动、实践探究中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创作兴趣,提高观察、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自主意识和学习习惯,进而为提高学生全面的美术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模式的特点

1.具有实践性特点

综合的美术课程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去,在“调查”、“参与”、“探究”“合作”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具有开放性特点

整合生活的美术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特殊需要,其教学目标具有开放性。整合生活的美术教学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活动过程具有开放性。

3.具有自主性特点

传统的教学注重于教师教,学生被动地学,整个课堂被教师垄断。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教师让学生更多地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实践活动,把生活资源变成美术资源。

二、生活化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课堂中的生活化美术教学模式,是指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借助生活经验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和活动体验。教学模式如下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与美术的联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英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哲学家斯宾塞在《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一文中提出:“每门科学必须以纯粹经验为之先导,等到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后,推理(创造)才能开始。生活情境的创设要精心设计,要有助于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美术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活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认知特征;二是生活情境要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三是生活情境要有新奇感,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四是要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发情境资源。创设生活情境采用的方法有讲故事、做游戏、唱儿歌、表演、变魔术等等。

2.提出问题引导启发

这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主体部分和核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是必要的,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目标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进行想象、进行創新;而学生则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设疑与与释疑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问题要以生活为切入点,点拨学生的经验感受;

(2)问题要循序渐进,有一定的探索性;

(3)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尊重学生的自主创新。

3.自主表现激励创新

这一环节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条件,引导学生自主表现、快乐学习。也是真个模式的高潮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4.设计活动重现生活

这是开展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活动方式的设计要体现教学的科学性。

5.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综合课程与其说是建立联系不如说是发现联系。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发现学科知识内在的关联和共性,还要使学生以自然的方式去认识学科知识与其他领域之间内在的联系。”将课内延伸到课外,将一物联系到另一物,举一而反三,是生活美术的特色,是让学生自然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课外延伸,拓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对生活的感知,实现经验的持续增长。

三、生活资源美术化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上面阐述的是生活化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在研究“美术与生活的综合教学”的课题时,更多地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学习实践活动,把生活资源变成美术资源。经过实践,总结出“生活资源美术化的教学模式”,现阐述如下:

1.为学生提供生活学习的“菜单”

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独特的,因此,对生活的观察、感受、态度也都因人而异,。教师应学生提供生活学习的“菜单”,让学生在各种类型的生活学习中领悟美术与生活内在的联系。

2.放手学生搜集材料,进行实践探究

要使教学方式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自由的“探究生活的空间”。教师让学生更多地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实践活动,把生活资源变成美术资源。获得资料的渠道可以通过观察、写生、看电视、看报、上网、调查、动手尝试等。美术创作的方式可针对年级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

3.设计平台,让学生展现自我

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美术的情况主要通过这一环节进行反馈。因此,教师要重视这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要让学生在这一平台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形成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展示平台的设计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课堂展示、美术园地展示、年级展评、学校橱窗展览等。教师要肯定学生每一点滴的进步,以激励性的语言给以鼓励。

实践证明,这一模式的教学注重了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做到了教学内容生活化、经验化,使材料回归生活,实现了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的转化。

参考文献

[1]《呼唤创造性自主学习的美术教育导向》张亚平.

[2]《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建构的理论思考》严抒勤.

1.生活周刊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生活周刊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生活周刊",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生活周刊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生活周刊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