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对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2018年10月15日 20:32

品牌

王燕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就是应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能主动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养成不盲目接受能深入思考,敢于否定,勇于发表见解的优良品质。用“爱”实现情感态度教育的培养。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240-01

一、用“爱”实现情感态度教育的培养

我们知道影响人的三大因素是:遗传、环境、教育。现在的有些家长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需求,觉得这样是爱孩子的表现。可是当孩子有精神上的需求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往往会忽略:过分满足物质需求,孩子的精神就会变得饥渴,这时候就更加需要爱的滋润。教育的核心是爱与责任,其中“爱”在首位。教师对孩子没有爱,及时个人能力再优秀也谈不上是一个优秀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感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满足孩子们的情感需求,而中学语文在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时具有先天的优势。在中学语文的课本中,有对生命的热爱,有童年的美好;有成功后的喜悦,也有失败后的坚持;有亲友离别的悲伤,也有他乡遇故知的兴奋……这些课文内容涵盖着大千世界中人的喜怒哀乐,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师要学会利用资源,用感情与滋润学生,让学生融入课文,体会情感,这样语文情感态度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二、掌握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注意代入渲染,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语文学习是一个教师,学生和课文文本之间对话理解的过程。教师是做纽带,指导学生与文本更好的对接,而文本的意义需要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自己去感悟。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

2.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对文章都拥有着自己的看法和阅读感受。教师不宜先入为主,照本宣科,应给学生自由理解的空间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课堂不但更加富有活力,而且也为课文情感内容有了多样化的解释。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得到了重视,就会激发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对语文学习大有裨益。

3.教师的言传身教

新课标提出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将语文知识技能和方法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通过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学习,深度体验,课后思考等教学内容,也要在平时课上树立正确的榜样,让孩子在语文学习中逐渐学习到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此外,教师本身也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师德培养,用爱与责任去上好每一门课,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价值取向去感染学生,身体力行的示范,声情并茂的朗读,或惟妙惟肖的演示,在自己融入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感染学生们去亲身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使得学生逐渐形成正确深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运用多种方式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价值观教育,最好是“渗透式”,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将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进行语文情感教育。例如,在讲授《我爱这土地》一文时,用多媒体播放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其中风尘女子不问国事而后大义凛然为女学生赴难,无不使学生的心理掀起巨浪,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憎恨和对金陵女子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学生的爱国热情得到了升华。但需要注意的是视频时间不宜过多,要点到为止,不能影响语文的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首先把握好教材,找准渗透点,还要认真挖掘教材,处理好情感价值观培养和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也不能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要善于挖掘教材,找出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产生共鸣,已达到最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視课前预习。“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想要更好的完成情感价值观教育就要要求同学们预习。在预习中学生可以初步体验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教师一节课中的切入点很多,如果学生没有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教师的切入就会显得突兀,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也难以发挥。一堂课的开头犹如一部剧的“序幕”,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关系到整整一节课的和谐与成功。教师精彩的切入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感。

(2)抓住课文中情感的亮点。如在《背影》一文中,教师可在最后用缓慢低沉的语气来阅读送别父亲时内容。使得学生与作者共情。在停顿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我们对背影应该有怎么样的解读?这时候同学们可能会回答因为父亲的年迈和离别的伤感。这时候教师需要更进一步:父母总有老去的一天,我们应该怎样来善待自己的父母?我们应该怎么样珍惜和父母一起的时光?教师通过课文创设情景,由课文转到现实生活中,最后可以升华到如何珍惜亲情,孝顺父母。还可以借此课文写一篇读后感,使得学生的感悟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

(3)布置有意义的作业。在课堂上学生了完成了听、说、读,作业布置上就要着重写作。鲁迅先生曾说: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更需要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辅导学生写作,对他们进行有效的价值观教育。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领地,需要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写作命题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父母亲过节或生日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给父母写信,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这样课文中的情感就变成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了。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激励我们重新审视我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道。而没有学习者的实践体验,就难以转化为他们的社会常识、实践能力和人生追求。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养成不盲目接受能深入思考,敢于否定,勇于发表见解的优良品质。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策略的讨论。杨斌浙江师范大学.

[2]《落实三维目标,构建和谐语文阅读教学》2012年1期周波《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3]《将价值观培养融入语文教学中》2012年11期黄东升《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4]《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2013年4期张文青《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1.生活周刊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生活周刊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生活周刊",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生活周刊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生活周刊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