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垃圾填埋场有9200万吨来自快速时尚?Zara、H&M、Uniqlo…纷纷许下了永续环保承诺

网络 / 2019年08月05日 15:22

品牌

快速时尚(Fast Fashion) 在环境方面所引起的争议已非秘密,而且近年更现升温之势。

根据谘询公司 McKinsey 一份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每年消耗过千亿件衣服。

 

整体而言,每年倾倒在垃圾填埋场的废弃物中,有 9200 万吨都是来自这个产业。此外,根据2017 年另一份报告更发现,约 35% 的微塑料污染物是在洗涤合成纺织品时所排放出来的,其中大部份都是各大快速时尚品牌的作为。

不少时尚零售商现已开始加大力度解决问题。上周,西班牙时尚品牌 Zara 的母公司印地纺集团(Inditex)公布一系列全新的永续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在 2025 年起全面改用100% 永续的棉布、亚麻布和聚酯纤维布料来生产旗下服饰。印地纺集团执行长巴勃罗‧伊斯拉(PabloIsla)表示:「永续环保是一项永无止境的重要任务,公司上下每个员工都积极参与其中。」

他继续说:「Zara 要成为改革力量,不止自家公司,更要带动整个时尚产业。」

同样投入永续转型的时尚品牌还有 H&M。「地球资源有限,时尚圈不能再继续以目前方式运作下去。」H&M在英国和爱尔兰的永续发展部门经理 Giorgina Waltier 向《Vogue》表示。近年来,环保与永续意识逐渐兴起,H&M连同 Uniqlo(优衣库)、Mango 和 Asos 等时尚品牌皆陆续开发永续概念产品系列,并推出一系列环保政策和绿色举措。

各大品牌纷纷加入永续转型行列,的确是向前迈出很重要一步。「永续发展是一趟旅程。」

永续衣饰联盟(Sustainable Apparel Coalition) 新任执行总监阿米娜‧拉兹维 (Amina Razvi)表示。「首先要进行自我评估,并敢于承诺减轻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可是,怎样才能减轻快速时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呢?Eco-Age 永续时尚和纺织品部门主管夏洛特‧特纳(Charlotte Turner)指出:「问题癥结在于人们对『永续』概念各有不同的解读,其中对『永续布料』的定义尤其欠缺共识。」有些零售商以某些行动宣示自身对环境保护的付出,但实际上却是反其道而行,即所谓的「漂绿」(Green-washing) 。「时尚品牌采取行动固然是好,但这些行动应有实际意义,且在决策前应对相关议题有深切理解。」她补充道。「此商业模式建基于一个简单原理:以最低价格供应最多商品选择。要在过程中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的确是甚有难度。」

《Vogue》将于本文简单介绍市场上五大快速时尚零售商的环保承诺,并为您解读背后的真正含义。

Zara
承诺:在 2025 年起全面改用符合永续制程的棉布、亚麻布和聚酯纤维,并于 2023 年前把使用的嫘萦改成 100% 永续布料。

这是什么意思?  印地纺集团(旗下品牌还有 Bershka(波丝可) 和 Pull & Bear)表示,届时所有产品将改用有机棉、再生棉或以符合 Better Cotton Initiative (BCI)规范的方式所生产的棉花。BCI是一个非营利组织,致力与农民紧密合作,实践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符合环保永续概念的种植耕作。集团日前已承诺将所有回收而且的聚酯纤维循环再造。

会有什么影响?  印地纺集团所用的布料有 90% 都是棉布、亚麻布、聚酯纤维和嫘萦,因此谨慎采购这些材质,能有助公司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再生聚酯纤维为例,其生产工序不单耗能较少,更会用到本应运往填埋场的废弃塑料。至于在嫘萦和亚麻布方面,公司尚未对「永续」一词下明确定义。

承诺:在 2019 年底前于 Zara 全线店面实现「节能化」。

这是什么意思?  「节能化」商店的用电量和用水量比传统商店分别低至少 20% 和 40%。到目前为止,约 86% 的商店已符合此标准。与此同时,Zara 也宣布2025 年前旗下零售店面、物流中心和后勤办公室所使用的电能,至少 80% 以上会来自可再生能源。

会有什么影响?  降低店面的耗能和耗水量,将有助 Zara 减少使用天然资源。此外,品牌还与多间供应商合作,评估其用水和耗能效益,确保符合公司的「Green To Wear」分类标准。另一方面,减少整个供应链的碳排放和耗水量也是相当具意义的承诺,可惜公司未有明确订立这一方面的目标。

H&M
承诺:在2030年前,所有材质和产品将透过循环回收或以符合永续原则的方式而且。

这是什么意思?  H&M集团(包括旗下的 Arket、& Other Stories 和 Cos )致力于实现 100%「循环型时尚」,即所有产品皆可重复使用或完全降解,此承诺正是这个目标的其中一环。

目前公司所用的材质有 57% 是按照材质永续性指数(MSI)等行业基准回收再生或以可持续的方式采购而且。

会有什么影响?  当前的商业模式只会消耗越来越多的资源,为了推动革新,H & M需继续朝着这个「循环时尚」的方向转型。承诺使用再生材质或其他环保物料生产服饰是相当正面的举措,唯公司目前尚未建立一个完整循环体系。

承诺:在 2040 年前积极改善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整体正面的影响。

这是什么意思?  品牌致力于抵销因公司运营而产生的碳排放,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达40%,并以使用 100% 可再生能源为目标。

会有什么影响?  若时尚圈想要帮助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是关键所在。H&M的承诺超越了联合国在 2018 年《时尚产业气候行动宪章》中所载的规定(即在 2050 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Bring It!H&M启动全新旧衣回收计划!

Uniqlo(优衣库)
承诺:在 2020 年前全面禁止排放有害化学物质。

这是什么意思?  Uniqlo(优衣库)的母公司 Fast Retailing 致力在整个供应链中全面弃用有害的化学品,相关的禁用化学品名单已载于集团网站上。

会有什么影响?  Uniqlo(优衣库) 的承诺响应了绿色和平(Greenpeace)一个名为「为时尚去毒」的环保活动,此活动呼吁各大服装品牌应对由化学废弃物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据世界银行称,达20% 的工业水污染都是来自纺织染色和处理工序。


承诺:在 2020 年底前将一次性塑料的使用量大减 85%。

这是什么意思?  Uniqlo(优衣库) 将于九月起在 12 个国家的商店试行新例,将塑料袋换成纸袋,并减少部份商品上的塑料包装。此举每年将可减少约 7,800 吨的塑料废弃物。弃用塑料袋的好处可见于肯尼亚和卢旺达等国。

会有什么影响?  要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量,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弃用塑料袋。此外,Uniqlo(优衣库) 还会出售可重复使用的环保袋子。

Uniqlo(优衣库)减少99%用水量的牛仔裤制作技术

Mango
承诺:在所有生产线增加使用符合永续原则的环保纤维和制作工序。

这是什么意思?  Mango 指出品牌在 2018 年以可持续方式生产的服装数量比 2017 年多了一倍,而且公司已经定下全新内部目标,继续增加使用环保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但未有公开实际目标数字。

会有什么影响?  改用更环保的布料和生产方法是相当正面的做法。名为莱赛尔(Lyocell)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以木浆制成,生产工序耗能比棉布较少。可惜公司未有公开具体目标数字,难以衡量 Mango 这个承诺的实际影响。

承诺:在 2022 年前确保公司所用的棉花一半以符合永续原则的方式而且。

这是什么意思?  与 Zara 一样,Mango 已加入 Better Cotton Initiative(BCI)并承诺以符合规范的方式生产棉花,这一目标也是品牌「Take Action 2020」计划的其中一部分,旨在应对公司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会有什么影响?  Mango 承诺在 2022 年前确保公司所用的棉花一半以符合永续原则的方式采购而且,这显然落后于其他零售商,而有关按照 BCI 规范所生产棉花的永续性也存在争议。市场发展基金会(Changing Markets Foundation)在 2018 年发表 报告 ,批评 BCI 对农药使用和转基因作物过度包容。此外,BCI 也鼓励采用一项能够「显着减少」生产一千克棉花所需水量的技术(估计介于10,000-20,000 升之间),但实际所需水量未有公开。

Asos
承诺:在 2020 年前培训设计和产品开发团队,加速迈向「循环型时尚」,并在英国和德国推出循环回收计划。

这是什么意思?  Asos 承诺遵守全球时尚议程(Global Fashion Agenda)为 2020 年订立的规范,尽力带领品牌向「循环时尚」体系靠拢。公司已跟伦敦时装学院的永续时尚中心合作,为旗下设计师提供量身订制的课程。

会有什么影响?  能够作出此承诺,表明 Asos 正在尝试转型,寻求一个更符合永续原则的循环时尚商业模式。可是按照目前情况来看,要完全实践「循环时尚」仍言之过早。

承诺:在 2020 年前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这是什么意思?  品牌主要在四大领域减少碳排放:厂房、出差、包装和货物运输,其中货物运输在商业运营方面所留下的碳足印占整体达 90% 以上。

会有什么影响?   Asos 的最新报告显示,公司已按年减少排放量达 28%。作为永续服装行动计划(Sustainable Clothing Action Plan)的其中一员,品牌承诺在 2020 年前将自家品牌所产生的碳足印减少 15%,与联合国提倡的目标(即在 2050 年前达至零排放)尚有一段距离。 

1.生活周刊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生活周刊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生活周刊",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生活周刊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生活周刊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