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雪萍 来历:北师大晚年心思实验室(ID:aginglab)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国自古以来就发起尊老、敬老。
但有人说,
对晚年人养易,敬不易,
让晚年人舒畅更不易。
为了体现出对白叟的敬重,
咱们常常会对白叟运用各种敬称、敬语;
坐公交车时自动给白叟让座;
在路上自动为白叟让行等等。
但有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了让白叟感觉良好,喊八九十岁的爷爷奶奶为叔叔阿姨,这反而会让白叟感觉古怪。听到这样的称谓,白叟会说,我孙子都比你大多了,你还喊我“叔叔”/“阿姨”(不合适)。
许多白叟,特别是年岁大的白叟,是能够接收自己的年纪的。年轻人不切实际地把他们往年轻化去称号,反而会让他们觉得不受尊重。
小编的妈妈之前在游览途中,遇到过一位北京的奶奶,她和老伴儿终年出去游览。他们参加过不少的游览团,她说她参加过这样一个高端晚年游览团。一路上游览的行程、住宿、饮食天然都是组织好的。白叟的大件行李有专门的人担任配送,历来不必自己拉。游览团还给每个白叟或每一对白叟都装备了专门的侍从,去景点玩耍的时分,白叟随身带的水、拎的小包,都是侍从协助背的。一路上,“阿姨,您坐着哈!” “叔叔,我去给您排队哈!” “阿姨,我帮您盛饭啊!”
白叟可谓是被照料得体贴入微,但这位奶奶并不特别喜爱。她说:“一切的工作都被代办了,感觉自己就像是个废物相同。我吧,仍是觉得,自己现在还能动,能做的事儿,仍是自己做比较好!”
其实,这位奶奶有这样的感觉并不古怪。游览团里的侍从为白叟包办了一切工作,这其实是将白叟定位成:什么都不明白、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做不了的人。这样其实是对白叟本身才能的一种否定。尽管白叟在膂力方面或许会有一些下降,需求年轻人恰当的协助,但事事包办代替,全盘组织,会让白叟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提线木偶”相同。
晚年人在经历常识方面,现已达到了人生最丰盛的阶段。对待晚年人应该是敬仰和尊重,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关爱。游览团这样的组织,并没有体现出对白叟发自心底的发自内心的尊重,所以,并不会让白叟发自内心地感觉到高兴。
心思学家艾伦·兰格和朱迪斯·罗丁对调理院里的白叟进行了研讨,想要以此来证明晚年人对自己日子担任和操控的才能对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他们将白叟分红2组
责任感提高组
能够决议自己的房间设置
能够自己挑选是否要养植物,并且要自己照料植物
能够自己挑选是否去看电影和看电影的日期
对照组
调理院为他们组织房间
一切人都收到植物礼物,护理为他们照料植物
一切人都要去看电影,调理院一致告诉时刻
结果表明:责任感提高组的白叟比对照组的白叟有更多的挑选的时机和个人的操控才能,他们体会的高兴也更多,更有生机。
许多人到了晚年阶段,逐步损失了对日子的操控才能,损失了自主性和自我责任感。
无论是进入调理院、养老院,仍是在自己家庭中,许多白叟都会自动或被动地抛弃对自己日常日子的操控。这种操控感的损失,其实是有损白叟的身心健康的。
因而,在为晚年人服务的过程中,无论是家人仍是护工,都要分外留意多鼓舞晚年人对日子进行自主的挑选和操控。
比方,白叟承受新事物的才能在下降。从机械化到电子化到智能化,对白叟是特别大的应战。在挑选电子产品、智能家居时,要问询白叟的定见,经过试用和体会,让白叟挑选最喜爱的样式。
再比方,是否入住养老院,挑选哪一家养老院入住时,寻求白叟的定见,和白叟一同去观赏,让白叟体会之后决议。
让白叟坚持日子的自主性,才有利晚年人的身心健康。让白叟有挑选权和操控感,而不是事事包办代替,才是尊重白叟的要害。
参考文献
Langer, E. J., & Robin, J. (1976). The effects of choice and enhance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ged: A field experiment in an institutional sett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4, 191-198.
作者简介:刘雪萍。:北师大晚年心思实验室(ID:aginglab):北京师范大学晚年心思实验室是国内最早展开晚年心思研讨的科研机构之一,在此咱们将共享实验室的最新研讨成果,推行晚年心思学相关的科普常识,并推介相关的心思健康活动。
排版:小鲸鱼 Es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