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原董事长王洪章: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三大动力机制

网络 / 2019年11月24日 08:53

品牌

11月23日,在由经济日报社、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营建银行原董事长王洪章作了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路径及动力机制》报告。他认为,未来城市竞争首发阵容一定是大城市群,而大城市群竞争首先看湾区。他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在良好动力机制的作用下,有可能成为市场最活跃、科技水平高、创新能力最强的世界湾区。

王洪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与世界上最大的湾区城市群水平相当。因此,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生产要素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最优配置,开拓区域发展新空间,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立高水平的国际合作新平台。

王洪章认为,从区域经济学角度来看,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源于三方面:基础设施驱动、区域经济形态推动和外部环境引导。这些动力机制的源泉都离不开创新驱动。“管理和科技创新是区域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他说。

在他看来,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还存在有待完善之处。如区域内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仍未建立,很多地区还存在同质化竞争问题。科技创新仍有巨大潜力,大湾区内部分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王洪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要按照中央的规划,建立良好的动力机制。首先,要善用“两制”之利,可以借鉴和学习港澳经济管理制度和市场经济规律中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部分,创新市场管理、公司治理、市场机制,努力改善经济发展的制度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创设更好的制度环境。在跨境跨区域基础设施营建中,需要在如跨境资金方面尽量能与港澳很好地衔接,使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提供政策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产业布局协同也尤为重要。王洪章认为,要基于差异化的发展水平和产业布局协同发展,使之成为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形态的城市,如何在体制、机制创新中百花齐放,在产业结构上通过创新达到合理结构,通过产业体系来进行布局规划,获得整体发展。

世界湾区发展大都遵循“以港兴城、港为城用、港以城兴、港城相长”的发展规律。王洪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充分利用香港和澳门自由贸易港,广东自由贸易区做支撑,营建大湾区自贸港。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徐静、张忠安、刘冉冉、肖桂来、何瑞琪、温利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龙成通、何波、陈枫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陈雅诗

1.生活周刊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生活周刊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生活周刊",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生活周刊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生活周刊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