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和父母活成了一座座孤岛?

网络 / 2020年02月24日 16:53

品牌

写在前面

在巴黎念书那会儿,有一天早晨,室友忽然问了我一个问题,她说:

“冰冰,你为什么会在我每次旅行前总爱叮嘱我「要注意安全」呢?我妈从小对我说的话总是「希望我玩得开心」”。

我记得当时自己面对她的疑问有些懵,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她,而那时我能说出口的答案就是「因为我妈从小都是对我这样说的」。

可见,这不仅仅是我和她之间的不同,而是我妈和她妈之间的不同。

01

也是她的这个问题,引发了我对家庭教育或者说和父母沟通这方面的一些思考,可以说,这个问题在时隔四年后的今天,还一直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就在几天前,这个「碰撞」又一次被我在和我妈的日常沟通中觉察到。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子的。

去年从六月初,我在工作上一直处于长期驻外跟随项目的状态,一周内五天时间住在酒店里,也只有周末时间可以返京休息调整。刚开始觉得劳累不堪,但逐渐也就习惯这种状态了。就在上周末,Boss发话说这周可以不用去项目地了,而且允许在家办公,随时听候指挥就是。

一时间我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了,太快了。于是,忍不住地把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心情发想和母亲分享。(属性如下图片)

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在和父母或者身边小伙伴沟通的过程中有过这样的经历。我记得当时看到妈妈反馈的那句「你咋不去上班」时,在我的脑海中瞬间想到了这样一幅画面:

在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有一天,在幼儿园放学回家的路上经过一片花园,花园里的花朵开得特别鲜艳,有粉红的月季、橙黄色的太阳花,还有各种颜色的小雏菊。我想采下来送给妈妈,虽然妈妈已经对我说了很多次「小朋友是不可以践踏草坪随意采摘鲜花的」,但那一刻那些「不应该」都抵不过一个小女孩想对妈妈表达爱的想法。

于是,我小心翼翼地越过草丛,一深一浅地走进去采了几朵颜色不同的花朵,扯几根长长的草叶做绳子,用我的小手很认真地把那几朵花捆在一起,一蹦一跳地跑回家。那时的我在想,妈妈看到我送她的花束一定会非常开心。

到家后,妈妈开门迎接我的到来,我举起双臂,仰着头,怀着激动的心情对妈妈说:“妈妈,这是我刚摘的花,送给你!”

妈妈接过我手里的花束,并没说什么。她低下头看到我因为踏进草坪,踩了一满鞋的泥土,说「你看你把鞋子弄得这么脏」。

我想,那一刻,小女孩的内心肯定是十分失落的,因为她的期待并没有得到妈妈的关注,她的付出也没有得到妈妈的及时反馈。

我想往后的时间里,小女孩再也不会踏进草坪去摘花,甚至也有可能不再喜欢花了。

02

还有另一件小事儿,也是在这几天内发生的。

前天,一个原来找我做生涯咨询的女孩再次找到我,让我给她做面试指导,而且主动提出要有偿,还没等我反馈的功夫,她一个转账发来,说「姐姐你一定要收下,太不好意思麻烦你了」。

因为我之前做的一直是公益咨询,遇到这样的情况也是第一次。说心里话,一方面很激动,觉得自己的价值终于有发挥之地了,另一方面更多感受到是人与人之间深深的信任感。于是,我就收下了她的转账,体验了一把付出就有收获的自我认同感。

同样激动的心情,想第一时间和妈妈分享。我先是BlaBlaBla给妈妈编辑了一番信息发过去,我发现激动之情还是不能彻底表达。于是,转账一部分的金额给妈妈,还在备注里很认真地写下了「感谢妈妈支持和养育」这句话,期待妈妈和我分享这份小小的喜悦之情。

妈妈看到我的信息,对我说了句鼓励的话。紧接着,我又很坚定的表达了自己会继续努力的决心和未来一定会再可以赚到钱的坚定信念。这时,我看到妈妈回复我的那条信息,她说:「我就是怕你没钱啊」。

也是直到第二天,红包因为超过24小时没有被领取,超时自动退回时,我才发现,妈妈并没有收取我的红包。

那一刻的心情,同样是有一番小小的失落感,不为那份小小的份额,更多是因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终于可以鼓足勇气向妈妈表达了平日里那些不善于说出口的对她的爱和感激。

03

由这两件小事儿,我想到近期在《奇葩说》节目里看到的那期有关“抑郁了要不要告诉父母”这个话题的讨论,我被席瑞同学的一番发言深深触动到。他这样说:

我跟我妈说我得奖学金了,我被保送研究生了。我妈永远是回复我三个点赞或鼓掌的表情。可是我放暑假回家时,从邻居口中得知我妈在这期间住院了,她竟然都没和我说”。

在每一个若无其事的表情包背后,有多少对方自以为是预测出来的坏消息,还有她无处安放的焦虑感。一段亲密关系最好的方式就是自我暴露,它却变成了一场又一场的官方发布会。

独立不是孤立,孤立是我们彼此之间切段联系;独立是我们可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相互链接,相互守望。我们不要和父母活成一座又一座的孤岛”。

一段健康的亲属关系应该是我们能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同时,我们能够并且愿意接纳和消化对方的不良情绪。

很多时候,我去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感觉自己虽然是家庭的一份子,但父母并没有在很多事情上让我去参与,或征求我的意见。他们老是说「你还小,你懂什么啊」、「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你不用管」。我知道,他们不想让我分心,或是认为「和你说了又能怎样」的想法。

但,这不正如节目中所说的那样,所谓亲情,不就是你牵挂我,我牵挂你吗?当有一天,我们觉得连这些牵挂都是多余的时候,我们抹除的,不正是亲情本身吗

作为父母,若不想让孩子去参与你的决定和生活,你的「好心」给予孩子更多的一种感受就是「我是不被你们需要的」。或许,等有一天,当你们眼中那个小孩长大成人后,他/她也同样会用那种「懂事」的心态面对你们。

于是,在很多情况下,我看到父母和孩子间就都默默地去做了那件事,它叫「报喜不报忧」。殊不知,一段亲密关系最好的方式就是自我暴露,暴露彼此的那些不堪,那些脆弱,那些只有对方才能填补自己的那些需要。也唯有彼此暴露,才能让我们的关系更紧密,更融合。

结束语

记得之前看过一部电影,名为《房间》,它讲述的就是发生在一对母女之间的情感故事。

我深刻的记得在电影的结尾,小女孩在重新回到那间充满负能量的经历的房间时,说出那句话。她说:

「这世界上有很多事,有时看起来很吓人,但没事儿,因为还是你和我在一起。」

是的,我们要在一起,我们要相互传递力量,因为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

1.生活周刊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生活周刊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生活周刊",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生活周刊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生活周刊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