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全科硕士毕业,30 岁我从公立体制跳到民营诊所,开始不一样的生活

网络 / 2020年05月18日 04:53

品牌

放弃编制,从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出来,最令其他人担心的可能就是「不稳定」,因为前方都是未知。

「稳定」虽好,但对于 我 来 说,也失去了很多机会去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边界。

或许,我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

作者本人:季鹏程医生

跳出体制前

我叫季鹏程,1988 年生,安徽毫州人。

从上海瑞金医院全科医学硕士毕业后,我进入了上海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本应是按部就班地上下班、晋升、退休,生活可能也就这样一眼能望到头。

直到无意中发现大学时期的校友,晒出了一张在全科会议上发言的照片,从此改写了我人生的剧本。

邻家好医联合创始人李振东(图片由季鹏程医生提供)

在我的记忆中,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那时他在大学里筹建国学社,我报名后,成为第一届国学社文化部部长,这是我大学里感到最荣耀的事。

他毕业之后去了一家跨国制药公司,听说做的也不错。

一晃几年过去了,他却在这样的大会上发言。 比起我的按部就班,他的人生似乎要精彩得多。

这激起了我的好奇。通过聊天得知,同为 90 年的他已经是杭州一家新型连锁诊所——邻家好医的联合创始人。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激发和鼓励:我是否也可以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加入邻家好医之初

在这之前,我对民营医疗机构的认知还都是莆田系。 后来才发现,是我落后了。

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竟然如此迅速,更重要的是越来越规范。

反而是我, 每天接诊上百个病人,为什么要给病人做这个化验检查? 我有时都说服不了自己,要怎么说服病人和家属。

实际上,公立医疗机构中很多病人家属问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把我们问倒,这就是我们目前医学的现状。

而邻家好医,是杭州社区的新型连锁化民营医疗机构,理念是着力打造有特色、有温度的医疗,让医疗触手可及,可信。

这也正是我作为全科医生的使命之一。同时,我希望自己能进入自由竞争的市场,医术高、服务好、接诊病人多的医生就应该获得更高的报酬。

或许我在这里可以实现? 于是我萌生了加入民营新型诊所的想法。

△ 点击图片理解更多

来中国诊所发展大会,认识更多像季医生一样有勇气、有想法的医生朋友。与他们成为朋友,交流心得、互相取经

2019 年初,我正式加入邻家好医,这个平台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他们不仅支持医生的想法,还能帮助医生付诸实践。

有人去杭州怕不怕?我说,「一个大老爷儿们,又不是妙龄少女,有什么好怕的」。

其实,下定决心跳出体制是一件挺需要勇气的事,这就像是一个过了河的小卒,前面很多未知领域在等着你,而你也只能一往向前。

跳出来的过程中,家人朋友、老师同事无一不在反对。

但 仔细想想,我还能安于之前按部就班的工作和生活吗?

看到身边的人做出了不一样的事情,这是我认可并且想要去做的事情,我知道我回不去了。

加入邻家好医之后

刚到杭州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欣喜、期待,不过担心和焦虑也是有的。

不一样的「体制」,不一样的工作环境,这一切都令我非常忐忑。

可能因为天生有遇贵人的体质,我到邻家好医后,遇到了冯亚民主任,这让我安心了很多。

冯主任是邻家好医「临床医学部」主任。他以前是公立三甲医院急诊科主任,担任过医务科科长,在全国性的学术委员会中也有过任职,是集医疗与管理于一身的复合型导师。

跟着他,学习医疗制度营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以及医疗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等医疗管理方面的属性。同时,他还帮助我提升管理思维。

这些成长对于年轻的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在公立社区服务机构,未必有机会这么早接触到的。

除了跟随冯主任的学习和工作,给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整个团队的高效率。

在公司总部的会议室,有这么一段标语:会必有议,议必有决,决必有行,行必有果。而公司的很多会议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让我感到非常惊叹。

图片 由 季 鹏程医生提供

还有邻家好医价值观中有一条是持续精进,也与他们常说的 PDCA 一致,做完一件事,然后及时复盘,不断改进和调整。

这种方式方法也是我以前没有接触到的,而且让我获益匪浅。

当然,也会遇到各种糟心事。

比如,患者的质疑和不理解,医学学术的提升问题以及常有与医疗无关的事情,这些都时不时会缠绕我。

但是,在遇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的是我的能力,人生经历也变得有意思。

至于大家印象中私立机构都是事少钱多离家近的情况,这是不存在的。

真实的工作强度比之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大,随之,我也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更多的责任。

特别是当了湖畔花园门诊部的「院长」以后。

当「院长」的这些日子

起初来邻家好医是加入「医学部」,跟着冯主任一起做医疗制度营建和医疗质量控制的,所以对于门诊医疗质量管理有了一定认识。同时也需要定期接诊,对门诊的医疗执行情况也有非常理解。

于是在冯主任的鼓励下,去年 10 月份开始我担任邻家好医湖畔花园门诊部的「院长」一职。

图片 由 季 鹏程医生提供

邻家好医湖畔花园门诊部是一家面积 500 多平方米的综合门诊部,包涵了全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检验科和 B 超室等科室。

邻家好医湖畔花园店

说是「院长」,其实更像是一个「团队长」,这个职位主要是对门诊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负责。多亏冯主任之前建立了晨会制度、周例会制度和行政查房制度,我才不会不知所措。

但对于年轻的我,要承担这一切也是压力巨大的。会面对很多困难和挑战,甚至会有一些质疑。

不过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受益的不是我自己吗?在这个社会变革巨大的浪潮中,拥有更多的技能才能有所选择,让自己进退自如。

毕竟,连人民日报都发过文说:「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截图

现在每天都需要组织召开晨会,对前一天工作进行总结,并安排今天的工作并提醒注意事项。每周周例会和学习以及行政查房都需要定期组织。

这样下来,我一周基本只有一天休息。

图片 由 季 鹏程医生提供

想谈谈我见到的不同

作为一个从体制内出来加入基层民营医疗机构的过来人,还是来谈谈我见到二者不同的地方。

这或许对于那些想加入基层私立机构但还在观望的人来说,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总的来说,这个行业现在太年轻,相较于公立体系的成熟稳定,这条路充满了不确定。

加入基层的民营机构,对于年轻医生来说,目前其实还没有成熟的例子,也没有人能告诉年轻医生这条路会走成什么样子。

但基层医疗(其中包括民营基层医疗)行业是一定会往前发展的。

从大层面来讲,除了政策的支持外,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以及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都将产生巨大的需求,便捷、规范、优质医疗服务的潜力很大。

从个人成长而言,民营医疗机构注重沟通和服务。向患者详细解释,耐心沟通,挖掘患者痛点和理解患者需求,这对当代 青年医生 来说,是必须去学会和做到的。

不过,民营医疗机构的继续教育还在完善阶段。公立医疗机构的教育和培训更完善,病人量更大,在医疗技能上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如果刚毕业, 注重专业医疗技能提高,还是应当在公立医疗体系里多历练。

这个行业还太年轻了,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这条路很长,需要耐心和坚持。

只有年轻医生综合能力提高了,思想成熟了,私立医疗的发展才会上轨道。 也期待未来有更多具备承担责任、能力的年轻医生加入。

如果我们总挑问题,却没人参与和行动,不解决问题,我们是不会得到结果的。这难道不是跟医生治疗是一样的吗?医生要给予治疗方案干预,才可能得到结果。

不然,我们就什么也没做。

责任编辑:周天翊

无论加入私立医疗机构, 还是留在体制,我们都希望医生的未来有更多可能❤️~

1.生活周刊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生活周刊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生活周刊",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生活周刊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生活周刊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