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擅长治疗慢性病,其特点是用药时间长,见效慢,所以又有很多人称中医为慢郎中!那么,中医到底不是不慢郎中呢?
刘文华院长荣获“世界传统医学杰出贡献奖”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能够得以快速的控制,这里面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中医中药的积极参与。包括之前的SARS,如果没有中医中药的全程参与、介入治疗,那后果简直不敢想象:将会有多少人感染病毒,将有多少危重病人一直陷于危重状态不能逆转,将会有多少人死于疫情,简直不敢想象。那么问题来了,这次的新冠病毒感染是急病还是慢病?之前的SARS是急病还是慢病?当然是急症!!由此可见,中医中药在急病方面的真正优势。还有很多例子,比如癌症病人休克后胃肠功能不全,西医没有什么好办法。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鼻饲中药、中药灌肠、艾炙、针刺等等,效果都不错。就连很多曾经认为中医是瞎掺和的西医危重病专家,看到这样的效果都点头赞。
我们可以回头看看中医中药的发展史,就会发现,每一个重要的节点都与中医药治疗危急重症密切相关。比如东汉的《伤寒论》所治疾病多是急症,促成了张仲景提出六经辨证的思路;比如晋代的《肘后备急方》记述的是治疗各种急症的单方验方,也是中医第一本急救手册;金元时期李东垣的补土学派,也是因为当时爆发了严重的土疫(胃肠流行病)。所以,中医中药绝不是很多人所谓的什么“慢郎中”。
那么,从我个人的临床实际来讲,中医也绝非“慢郎中”。只要辨证精准、用药精当、患者配合,见效一般都是比较快,而且效果一般都是比较明显的。下面就分享一个病案——
患者赵某某与刘文华院长合影
患者赵某某,男,59岁,河北唐山的退休工人,有近30年的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病史,这两种病都是典型的慢性病。2020年4月18日因眼底出血来找我诊治。主诉:“糖尿病”“高血压”30余年,双眼底出血15天。现病史:患者30年前因出现头晕于当地医院诊为“高血压病”、“糖尿病”,血压160/120mmHg,血糖空腹10mmol/L,餐后13mmol/L,长期服用多种降压药、降糖药。患者现在全身乏力,除双眼底出血外还伴有腰痛、失眠、头晕反复发作。
临床诊断:1.高血压3级,2.型糖尿病,3.冠心病,4.双眼视网膜病变
中医诊断:眩晕病、消渴病(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针对患者情况,我给出了如下治疗方案:
健脾降糖方+补肾益寿方(自拟经验方)30剂,每天1剂,煎取2袋,早晚服用。
医嘱:少食含高脂肪、高热量、高GL、高碳水化合物食物。
复诊日期:2020年5月26日。患者自述:降糖药、降压药已全部停用15天,血压基本稳定在135/ 86mmHg,血糖基本控制在空腹6.3mmol/L,餐后8mmol/L。无头晕,腰痛减轻,双眼出血服中药后已消退,睡眠好。
针对患者情况,我对处方进行了加减,嘱咐患者继续坚持巩固治疗30天,注意饮食,调节情志,注意休息。患者现在的情况非常好,开朗、乐观、自信。用患者自己的话说:“我30年高血压、糖尿病,用中医治疗30天,居然治好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么,在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前,你还能说中医是慢郎中吗?所以,我的结论是,中医擅长治疗慢性病,但中医绝非“慢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