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去疫区没密接也中招! “凶手”指向一间公厕

网络 / 2020年07月01日 12:53

品牌

前天,北京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起“让人匪夷所思”的病例。

超市开餐饮店的一对夫妇,明明没有去过疫区,也没有跟病例密切接触过,却无缘无故感染了,实在有些蹊跷。

难道他们这么大胆来谎报行踪?

经专家调查,他们没有撒谎,这样就更奇怪了,没有任何接触史也能感染?

抽丝剥茧,锁定事发地

北京海淀区某超市出现确诊病例,其为超市二楼烤肉店夫妇。

让流调员摸不着头脑的是,夫妻俩没去过新发地及其他高危批发市场,也没接触过已知确诊患者,难不成病毒有“特异功能”?

既然这对夫妇没有疫区和案例接触史,看来只能从其他感染途径来确定感染源。

但话是这么说,实际上仍是毫无头绪。

流调员把能想到的可能性都查了一遍,摊位、工作环境、冰箱食材、供货商……结果还是没有找到答案。

于是,流调员转变策略,让他们回忆一下最近还去过哪些地方。

突破性的发言来了!

据女老板回忆,她9天前去过永定路70号的公共厕所,因为当天所在超市停水停电,楼下的厕所不方便使用。

永定路70号,这个地方怎么有点熟悉?诶,这栋楼前几天不是出现过确诊案例吗?

随后,流调员到该楼的公共厕所进行环境采样,结果显示,样本呈阳性。

再次向夫妇核实活动轨迹后,终于锁定该公共厕所为感染源。

被厕所传染,确定不是开玩笑?

6月29日下午,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施国庆对此案例作出了分析,他表示,假如患者曾前往过公厕,其他人便存在感染的可能性,如接触了门把手和冲水按钮,当然也不能排除粪便污染环境及空气的可能。

到底是怎么被传染的,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结论,但公厕的确是个危险的地方,根据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判断,通过公厕感染的可能性有三个。

飞沫传播

假如你跟患者同时前往同一个公厕,两人近距离相遇,且都没戴口罩或刚好同时摘了口罩。

当他说话或咳嗽时,飞沫会带着新冠病毒散播到空气中。

在厕所这种密闭的空间,很容易被传染。

接触传播

当患者不戴口罩或戴得不牢固时,打喷嚏和咳嗽则会把飞沫喷到物体表面。

如打喷嚏时用手捂口鼻,手上可能会沾有病毒。

用手触摸门把手、水龙头后,就能把病毒沾到这些地方。

新冠病毒在金属或玻璃的表面,可以存活至少几个小时。

下一位上厕所的人,摸了带病毒的物体,再摸口鼻,同样会中招。

气溶胶传播

病毒可以藏在患者的粪便中,冲厕所时的水流会形成气溶胶,带着病毒飞溅到空气中。

曾有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分析冲水与气溶胶传播的影响。

结果显示,冲水时产生的湍流能将气溶胶颗粒排出马桶外,约40-60%的颗粒物可大面积扩散,高度可达106.5厘米。

再加上厕所空气不流通,气溶胶可以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

后来的人,很可能会吸入带有病毒的空气,在无形之中被感染。

虽然冲水前先盖上马桶盖是解决办法,但问题是,大多数公厕都是蹲厕。

更何况杜绝了气溶胶传播,不还有其他传播途径吗?

这么说,难道再也不能上公厕了?

可以上,但要更加谨慎

首先是必须要戴口罩,这样不仅能防飞沫,还能防屎尿屁散发出的恶臭味,一罩二用。

很多人喜欢在厕所摘口罩抽烟,这样也是有风险的。

另外,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这一点相信大家都能做到,在隔间大小便固然能保持距离,而在尿盆小便时,男士们也会心照不宣隔开一个盆。

除了戴口罩外,也要注意手部卫生,减少接触公共物品的次数,接触后必须及时洗手。

更重要的是,洗手前禁止触摸口鼻。

当然,能不去公厕就不去则更好。

诚然,在未来的防控中,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归咎于新发地,还应该考虑更多的可能性,探寻更多的证据链。

作为普通群众,通过多起案例,应该早已意识到,无论何时何地,戴口罩、勤洗手依然是确保不被感染的最好方式。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去公厕染新冠?我们采访了“破案”的流调人员,详解侦破过程.中国青年报

[2]上了一趟公厕,就被感染新冠病毒?破案了!经济日报

[3]专家揭秘公厕感染病例“中招”原因,给出三点重要提示.广州日报

[4]冲厕所时,新冠病毒真的可以飞起一米高?海上柳叶刀

1.生活周刊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生活周刊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生活周刊",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生活周刊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生活周刊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