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吟诵的传承分析和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发展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2018年10月04日 19:13

财经

吕玉宁

摘 要:诗歌吟诵在古代的文化和教育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但在近现代社会遭受过重大冲击,但如今正在全面复兴。因为其音乐和文学的双重特性,同时對学生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双重的推动作用。在滨州市技师学院语文教研室的倡导下,“诗歌吟诵学社”成立,如今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良好反响。

关键词:诗歌吟诵;传承分析;语文教学;学社社团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吟诵在古代的文化和教育地位

吟诵,是中国传统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传习经典时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它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曾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古代诗词文赋的创作、传承、学习的语音方式,主要有唱、吟、诵、念四大类。念,就是用口语读。诵,是艺术化的念,强调清晰准确和语气情感,但没有音阶。吟,有音阶,是像唱歌一样地诵读。吟和唱的区别是:唱是音乐为主,语言为辅,目的在于欣赏曲调;吟是语言为主,音乐为辅,目的在于更准确地表达语言内容。吟诵是吟和诵的合称,吟咏的对象多是诗词,诵读的对象多是文赋。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作为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且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二、吟诵在近现代遭受的冲击

但吟诵在近现代的传承现状却不容乐观。 因为吟诵以前主要在私塾里传承,随着清朝废除科举,私塾面临困境。民国建立,新学堂勃兴,私塾进一步消亡。新文化运动以来,西方的朗诵方式随话剧进入中国,朗诵诗盛行,其后逐步全面取代了吟诵。

建国以后,吟诵不再进入学校课堂。如今会吟诵的在世老人年龄基本上都在80岁以上,他们是因为特殊的年代,读过私塾,而得以学会吟诵,可这样的老人越来越少了。全国各地都有会传统吟诵的最后一批老人,大概每个市有1-10名左右,也有的市已经没有会吟诵的人了。会传统吟诵的老人中很多人只会部分文体的吟诵,少数学养深厚、书香世传的老人吟诵的文体比较全面。吟诵人比较多、吟诵保留尚比较系统的地区有江苏常州、福建漳州、广东广州、湖南长沙、河北河间、北京等地。由于社会环境的问题,这些老人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他们的学生和儿女。

三.吟诵在当代社会的复兴

21世纪以来,陆续有一些吟诵的录音录像,散在某些机构和一些个人的手中。这批录音十分珍贵,其中不乏历史名人和文化名人,而且音质正在损坏之中,也亟需转录保存。能否在这段时间内把传统吟诵系统地保留下来,对今后吟诵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各地的吟诵调不一样,新吟诵需要传统吟诵作为基础,否则将成无源之水。

幸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吟诵感兴趣,各地的吟诵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教育界也自发开始了恢复吟诵传统,把吟诵引回教育体系的探索。吟诵正在回归学校课堂,在各学段都有令人欣喜发展。

在大学方面,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台湾辅仁大学联合成立吟诵诗社。同年,徐健顺在中央民族大学成立吟诵诗社——紫竹诗社,次年成立“首都高校吟诵传承研究联谊会”,有20多个大学的诗社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宁先生、首都师范大学的谢绥东先生、北京语言大学的王恩保先生等都传授过吟诵。

在中小学教育方面,语文界很早就开始吟诵教学的探索了。广州的陈琴老师创“素读经典”教学法,现已经推广到全国,其中已经使用了自创唱诗的手段。上海的戴建荣老师推行吟诵朗诵法,也已经在全国推广。上海的彭世强老师进行吟诵教学,效果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也在十几个省传授过经验。厦门的陈水龙老师也把闽南语吟诵引进教学,坚持了十多年,等等。

在最近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有更多的地方引进了吟诵的形式。上海《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每年都组织各地的老师学习“经典诵读”的教学法,其中也包括吟诵。这些都说明吟诵是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的,只是很多吟诵还不规范,很多吟诵也缺乏传承,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四.诗歌吟诵在滨州市技师学院的创新发展

诗歌吟诵因为音乐和文学的双重特性,同时对学生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双重的推动作用。在滨州市技师学院语文教研室的倡导下,“诗歌吟诵学社”成立,如今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较好反响。

学社部门组成概况

科研部:主要进行吟诵理论的搜集和整理工作,骨干部员负责滨州市技师学院校级科研立项中成功获批的与诗词吟诵相关的项目研究。

创编部:主要吸纳既热衷诗歌吟诵,又具有较强识谱、创曲能力的优秀学,从而创编的新的诗歌。

教学部:分为吟咏组和诵读组,负责诗歌文章吟诵的具体教授。

宣传部:组织策划大型活动,并进行日常活动的宣传及团内协调工作,同时开通微博和QQ群进行网络宣传。

诗歌吟诵学社规模成型,制定了章程、社歌、社训、社徽、社服及胸卡,又有课堂教学和科研项目作为双重依托,目前正在良好发展。

实践成果简述

首先,每周一次的吟诵活动,从未间断,“以吟诵传诗歌”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其次,吟诵团于 2015年 11月在学院第十二届“文明风采”竞赛系列活动中举办专场演出,全校师生为之振奋,好评如潮。总之,如今的滨州市技师学院尤其是语文教学领域,诗歌吟诵已经蔚然成风,其发展的前景是乐观的,但力量还稍显薄弱,需要进一步把诗歌吟诵教学做大做强还需要更多的创举。

首先,在各类学校里推广并成立“诗歌吟诵学社”可参照“滨州市技师学院诗歌吟诵学社”的成长经验。

其次, 以“诗歌吟诵学社”为平台,把“古诗词吟诵的艺术”引入对徐盛语文素养培育体系当中来。

再次, 以“诗歌吟诵学社”为组织,在校园内进行“吟诵诗剧表演”等活动,促进学生文化修养及道德人格等的良好发展。

综上所述,以“学生社团”的形式来开展校园诗歌吟诵,并带动学生进行吟诵传统的继承推广和现代诗歌吟诵的创新,可以说是目前在校园内得以开展起来的恰当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少松. 古诗词文吟诵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胡俊林. 论中华吟诵文化的发祥起源 [J]. 内江: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

[3]张晋俐. 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的历史衍变与现代复兴 [J]. 北京: 中国音乐学, 2006( 4)。

[4]吴相洲. 唐诗创作与歌诗传唱关系研究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吴熊和. 唐宋词通论[M] .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6]洪深. 戏的吟词与诗的朗诵·序 [M]. 北京: 中国戏剧出社,1962。endprint

1.生活周刊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生活周刊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生活周刊",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生活周刊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生活周刊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