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馆|一个人的时候如何集中注意力?

网络 / 2020年03月09日 20:53

品牌

一个人学习和看书时,难以忍受安静,总想身边有些动静,但是,如果放着音乐或者播放视频,又无法继续学习或者看书,觉得太吵。可是跟自己亲近的人在一起,无论她在看什么,只要在自己身边,就会觉得心里安定,可以集中注意力做事情。另外,在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时却能够集中注意力,只是一个人看自己的东西的时候,无法保持持续专注的状态。请问我怎么了?问到这里突然感觉,能集中注意力,是因为那些事自己让自己容易觉得有意义吗?为自己做的眼下这些事,似乎觉得不知道要不要做,又就像做不做都行的样子。

柠檬味的大海:小小的我/壹心理一星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啊,不说远的就是近期因为疫情不能上学的学生们都会不约而同的和你有共鸣的,一个人学习的时候意味着对自律能力和专注度的考验,没有那种学习工作的氛围是很容易分心的。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上学的时候放寒暑假的或者周末的时候总会带上一书包的课本回家计划要好好学习做题,可是基本上都会原封不动的带回学校去,而同样工作之后若是把事情带回家里去做那种效率是很难得到保证的。

而和你一样,当我母亲在我房间的额时候,她即便只是自顾自的在那里静静的做自己的事情,我也会有一种心安的感觉,内心很平静情绪也很稳定,于是就可以专注的做一些事情,而一个人的时候会时不时的看看手机玩玩电脑,分心的频率很高,于是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心理冲突,纠结在自己为什么不能高效工作的自责和补偿性的延长做事的时间的矛盾李,反而会感受到一些无端的焦虑。

再有为自己做事,由于不急迫没有时间限制可以不停的拖延,这就涉及到拖延症的一些范畴,给他人做事以及自己工作的份内任务当然是出于责任感是必须要加紧完成的。触发这种专注还有的限制条件就是时间紧张以及上司同事等他人的期待,就比如在工作截止日的最后一天,效率就会突然变得很高,你都不需要用什么辅助方法,就能心无旁骛,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高效的完成任务!那是因为你正面临威胁:完不成后果很严重!

一个人在家学习看书的常态是呆坐着工作,却又不想被束缚,内心装着其他事,却又放不下手中活,一边做,一边分心,一边纠结。

不知道你是出于什么目的看书与学习的,有些时候我们是为了提高自己对自己有所要求所以会想着业余时间要做些事情,就像你的就是通过学习看书来充电。问题是不一定学习看书就真正是你感兴趣的,我之前逛知乎的时候看到一个人的见解觉得很对:

一个人能否专注的做一些事情是出于对愉悦的追求,当我们做一些能给我们带来愉悦感的事情时,我们经常会乐在其中,无法自拔,甚至注意不到时间的流逝... 比如玩游戏,刷抖音,玩音乐,体育竞技… 当我们在谈论专注的时候,有提到过做这些事需要专心吗?比如教你如何在玩游戏的时候保持专心? 不会啊! 因为完全没必要! 做这些事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很专心! 所以,你说你无法集中注意力? 怎么可能,只是这件事情你不感兴趣,不能给你带来愉悦感而已!---引用知乎文章属性

如果我们无法在一些事情上得到愉悦感,身体就不愿意集中注意力继续投入,做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情,更容易感受到愉悦,而有愉悦感,就自然能进入专注的状态,所以我觉得学习和看书可能只是你对自己的一种要求,而不是真正的热爱。

这个时代,想要静下心,专注做好一件事,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了。很多人看似整天忙碌,却是在假装努力。那么想要专注的做一些需要思考的事情,就需要给自己创造一个有约束的环境,如果家里过于自由可以去图书馆那种氛围里坐着。

还有我自己的经验就是当我工作学习之后回到家中,本身就带着焦虑和疲惫,想好好坐下来做一些需要高度专注的事情就很困难,但是只要找些时间去户外做下剧烈运动,累死累活的那种,那么心里就特想回家坐着看看书。还有就是有个长期的早晚锻炼的习惯,就会有一定的自律和自控能力,那么专注度自然就会很容易培养。

焦灼大伯(你的好帮手):专注自我成长,婚姻恋爱,育儿及相关注理应用。 拥有心理咨询师证书/壹心理一星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你好 我是焦灼大伯。

Nice to answer your question.

你提到的许多细节,和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关系较大。

⭕️基本理论

在社会心理学中,认为人是依附于社会而存在的。

这一点就解释了为什么太安静,反而不能做到专注。

受社会因素影响的情况包括:

从众,服从,偏见,社会助长等。

与该问题相关的有从众,服从,社会助长。

⭕️就事论事,有一说一。

从众就是别人做什么,我也想去做什么。

如果不去做,你的内心就会有种驱使自己和别人一样的压力,这时候你若要继续坚持自己,就需要克服这种压力。

(这就是为什么举手表决的时候 很少人愿意与众不同 都是一致通过。)

你学习时,身边的音乐,视频会对你造成干扰,也是侠义的受从众因素影响。

那身边亲近的人陪着你,为什么我又能专注自己的事呢。

这个解释,就源于英国精神病学家鲍比尔的依恋理论。

这个理论阐明,人从婴儿时期开始,依恋就已经建立了。婴儿在妈妈在的时候,能够自主探索。当妈妈离开的时候,就会大声哭闹 停止探索。后续的实验研究表明,依恋理论在成人身上也依然起作用。

所以 亲近的人陪着你,你就会更加安全地去专注自己的事。

当别人要求或者请求你要去做某件事时,为什么动力更强呢?

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服从”在发挥作用。

服从是指外界明确命令而顺从的行为。虽然例子中好友是请求不是命令,但请求提出后,你主观上也愿意接纳。所以从最后决定去做的动机上来说,差异并不大。

同时,过程中也激发了社会助长的功能。

什么是社会助长呢?简而言之,就是当身边有人关注着你的时候,你会表现得比平时更加卖力。这样来看 就都能理解了。

⭕️对策:那我该如何专注做好自己的事呢?

这也是题主最关注的。

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寻求“社会助长”效应。

可以邀约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做类似的或者相同的一件事。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在各自家中进行 然后阶段性用电话联系,理解双方的学习进度。这就能充分激发社会助长的效应。胜过亲人的陪伴。

2.借助"正强化"刺激学习行为。

“正强化”源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为什么班级学习好的学生多数情况总是那么几个人?是因为学校会表扬,会公示,学生积极的学习努力行为得到了认可,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强化激励,因此,更容易继续保持。

在自主学习中,可以尝试用自己喜爱的零食等(不局限于此)给自己学习时间进行阶段性奖励。就会逐步养成专注学习的习惯。

好,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对你有帮助。

孙乙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壹心理一星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先说深层的原因,人生方向或者说人生意义的问题,你是在有意识的创造自己的生活,还是在无意识的随波逐流。

相信你在刷抖音,刷微博,刷朋友圈,看电视剧,看电影的时候应该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当然这只是低级欲望的消遣,不用调动你内心深处的的意愿和头脑的分析与思考。

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给别人做事情,都是在为别人负责,因为可以得到肯定和鼓励;有亲人在身边的时候就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做事情,这些例子都证明你不但需要别人的肯定和鼓励,而且需要别人的陪伴与支持,都更像是一个小孩。当然每个人都需要肯定鼓励陪伴和支持,不同的是有意识的选择还是无意识的渴望。

你能用简短的五段话就可以把核心问题说出来,能看出来你是一个智力成熟,有自我改进意愿的人。

深深的同情你,并愿意支持你。

“一个人的时候不能集中注意力”对你来说是一个人生体验的重要历程,因为它可以引导你到这个平台来提出这个问题,并愿意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也许能更有利于你去发现自己,你过往的生命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生命体验,你是在有意识的创造生活,还是在无意识的跟随,或者两者皆有,哪个比重更大。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你想做出什么样的改变。

建议:

不用太执着“集中注意力”这件事情,如果你需要别人的陪伴才能集中注意力,那就多创造一些别人陪伴的机会,并感恩那个陪伴你的人;一个人的时候找一些更能让你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做,比如看一些更能引起你内心深处共鸣的文学作品或者电影,或者深入的思考一下“我为什么不能集中注意力”这件事情,享受这个思考的过程而不必在意结果。在学习方面可以探索一些让你更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比如我自己在看书的时候也会不能集中注意力,现在我很少用电子书和手机看书了,我买了很多我感兴趣的实体书,都把他们栈在我比较容易看到的地方,根据我当时的心情和状态找一本我感兴趣的书翻开来看,或者从头看,或者从中间翻开看,又或者直接翻到结尾看,总之根据我自己的逻辑习惯和思维方式随心而动,这样效率会更高,而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我必须要在今天学完某某某某”这样的强迫思想上。

实在不能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就去做做运动,再回来学。

也建议你找一个靠谱的心理咨询师给予你长期的协助,在这方面花点钱,比起你走人生弯路的损失要有价值多了。

不完美又如何,万物皆有缝隙,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壹心理一星优质答主。

Ta的主页

题主,你好。

如果想要让自己独处的时光,也能够让自己有所提升的话,需要练习一下如何让自己被自己看到

这是挺普遍的状态,只是有的人意识到了,有的人主动选择视而不见。

这是我们的社会人属性给我们树立的门槛机制。

尝试着做一些调整,你会获得突破社会人的心态,能够在独处的时候也能获得能量。

从让自己看到自己开始,从满足你的自我认知模式开启门槛开始。

下面,一起来梳理一下,你这个阶段的看见:

两个让你感到有成就感的场景:

一、有心爱的人在旁边的时候,可以安心的做事情;

二、工作的时候,有领导、和(或)同事、和(或)下属在旁边,或者在关注着你的成果,可以安心的解决问题。

这两个场景中呈现的你,有能够集中精神的能力,有能够解决问题的自我认同,爱人、工作关系的人们也都对你是有正面的认知的。

这很好。

唯一让你困惑的场景:明明也是很上进的人,但是独自一人的时候,周围有没有音乐,都会让你无法集中精力做事情。这种虚度的感觉,确实让人感觉不是很好。

这不是说你更喜欢给别人做事情。

这三个场景的区别,是:你的反馈系统中有没有在乎的人看着你。

或者说,你有没有感受到做这件事情会让周围的人看的到。

你的成就关注点,在于别人给你的反馈

需要调整一下关注点和持续时间就好了。

这个给你反馈的别人,也可以是你自己。

试想,如果你的关注点若是在:通过独自学习的一个小时,能够学习的知识点,技能点,在明天的工作学习中就会有到用处,是不是和你专心致志的为解决工作上的问题独自伏案是一样的?

在专心致志的时候,你是知道你在为了什么结果在努力。

其实有没有人在周围,已经不是主要的因素。

在于你怎么看见自己。

另外,看见自己有另外一个重要性,就是没有谁是工具人,每个人都可以成长为有价值的个体。

你需要对自己做一个整体的梳理,找到自己想要走的方向,给自己列出一系列的目标,并且写下来,每完成一个目标,就给自己做一个相应的进阶记录标识。

实践出真知,在你的目标阶梯上可以安排考取有含金量的比赛、证书考取、制作成型的物品、书写相应的文章等等,让你自己关注到自己,看到自己。

你会很好的。

不要慌,能解决了别人的问题,也就能把自己当做待研究的对象一并关注得到的。

有能力,修的就是心态了。

修心态,就需要让自己看见自己。

祝好!

塞西莉莉: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Ta的主页

题主你好,看到你的描述我立刻就想到了我自己,我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说“学习和看书时,总想身边有些动静,否则太安静了,就像很难忍受”,还有“给别人做事情,能集中注意力,因为那些事自己更容易觉得有意义”,我也曾经为此苦恼过,觉得自己无法专注学习是很不好的一件事。

后来我与很多人一起交流过这方面的事,发现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情况,只是程度不同,所以我想我们身上的这种情况不能简单的用“错与对”来评价。

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对于人类来说,“社交”与“创造”似乎是相抵触的,一个人缘好善于交朋友的人往往没有特别耀眼的学术成就,而一个有着耀眼学术成就的人,往往人际关系一塌糊涂。从伟人身上就能看出来,那些有名的革命家、政治家,他们在学术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成就,而那些科学家、艺术家,往往脾气古怪异于常人。

后来我通过学习,发觉这是因为大脑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处理单纯的事物时,它的运行方式是不同的,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把注意力分散开,要同时兼顾考虑很多问题,而处理事物则是需要集中精力在攻克某一个或某一种问题上,这是“面与点”的区别。

如果你很难集中精力,从另一方面来说,你可能更擅长做那些不需要集中精力的事,我也是发现了我自己的这个长处,才开始做心理咨询的。

任何一个性格都是有两面性的,比如说我们都觉得外向的人比较好,但外向的人也容易受到他人的攻击,受挫的概率高;内向的人虽然就像失去了很多机会,但他们擅长反复斟酌后再行动,反而成功率会高。

当然,如果你一定需要克服你不擅长的事,我也有个经验可以给你参考,就是按功能把身边的环境分区。比如说你在家里可以布置一个书桌,上面只放跟学习有关的东西,当你需要学习和看书时,你就去坐在那个书桌前,把手机拿走,要求自己坐在这里只能学习和看书,同时和家人商量,让他们在你坐在这里看书时尽量不要来打扰。等你累了想休息或者玩手机时,一定要离开这个书桌。坚持这么做,你就会养成一种习惯,就是坐在这个书桌前,回想到的都是你认真学习和看书的情景,这样会越来越加固你的这个习惯。

1.生活周刊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生活周刊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生活周刊",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生活周刊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生活周刊编辑修改或补充。